商業形式是指經營者為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而形成的商業模式。商業項目的商業形式規劃是充分利用各種商業資源,規劃商業項目的功能分區和各樓層的商業項目,以實現成功的投資、銷售和未來的成功運營。
商業地產資產管理規劃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整體商業項目的商業組合,綜合反映了商業項目的整體定位和特點。合理的商業地產資產管理規劃可以為項目投資提供方向性指導,促進項目投資進度。通過整體效應擴大項目的商業影響力,吸引盡可能多的目標客戶,增加商業項目的內在價值,提高市場競爭力,為項目的長期繁榮奠定基礎。
國內商業地產資產管理規劃存在五大問題
一、開發商忽視了商業定位的重要性,忽視了商業地產規劃在前期規劃階段的重要作用。
目前商業地產項目前期規劃設計的基本程序是:拿到土地后,組織自己的力量做一個簡單的研究和論證,然后先找設計院設計,再申請建設,項目批準后再找規劃公司。在這個過程中,雖然開發商會對項目定位做一些研究和論證,但其目的性、專業性、可操作性、深度、可靠性、與市場的契合度等問題,是否定位準確是模糊不清的。
二、開發商以銷售為導向的開發模式,導致商業地產資產管理規劃草草上馬。
開發商以銷售為導向的開發模式,加上資金鏈的需求,決定了商業地產的規劃設計越快越好,付款越早越好。這種銷售的功利性導致商業地產一開始就很隨意地規劃和設計一個建設。因此,后期團隊只能在方案沒有太大變化的前提下提出適當的修改意見,商業規劃設計與市場經營定位脫節的問題無疑暴露無遺。
三、在商業地產領域,設計院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雖然規劃設計院在規劃商業地產項目時也會考慮市場定位,但由于行業限制,規劃設計院對商業業態的建筑設計、配套規范和細節知之甚少,只能通過參考樣本的方式進行簡單的規劃設計。在商業地產資管數字化領域,與規劃設計單位在住宅領域的熟悉程度相比,其經驗和深度相差甚遠。
四、商業地產的規劃設計與商業實際經營者脫節嚴重。
商業地產的實際參與者包括:開發商、規劃設計師、規劃代理商、商業運營商、投資者和消費者。商業地產的規劃設計必須充分了解消費者和運營商的需求,才能達到適銷的目的。不幸的是,在實際的規劃設計過程中,很少有一方與運營商溝通和尋求建議,必然會導致與實際市場需求脫節。
五、開發商與規劃公司的順利對接存在一定的障礙。
由于行業內很多人的專業性有限,市場上有很多商業地產人和公司在忽悠人,導致一些開發商認為找知名公司就能搞定一切。其實公司不是大小或者知名的,核心在于公司的專業性和做這個項目的團隊。如果開發商不能專業判斷這一點,就會給企業的商業項目帶來災難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