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商業研究》于2021年9月正式發行,由中購聯購物中心發展委員會、新商網、南京商業地產商會、克而瑞等媒體協會支持,邀請了數十位行業大咖參與專訪。
期刊雜志脫胎于《海鼎MESSAGE》,擁有十數年的辦刊歷史,旨在為行業搭建智慧商業觀點分享平臺,為行業受眾提供具有前沿性與落地性的商業信息化、數字化研究成果與理念應用內容。
后續我們將陸續推出優秀稿件內容,希望行業專家們的觀點與經驗能為商業地產運營數字化的持續發展提供新思路與新見解。
編輯部
在商業地產前行道路上,信息部和IT從業者承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購物中心籌備期——硬件網絡、系統資源以及信息化的準備;到運營期——信息化的支撐,新產品、新科技的導入;再到成熟期——通過信息化手段提供經營導向和決策,信息部及IT從業人員的管理思路和責任也在逐步地轉變。
商業地產經歷20多年的發展和變遷,目前已成為市場經濟中不可或缺的行業支柱。隨著商業地產規模、運營、資產的提升,信息化、數字化已成為當下商業地產發展的趨勢。面對時代的變遷,商業地產行業首當其沖迎接變革的,當屬信息部和IT,信息IT從業人員在商業地產中的崗位角色和職能也隨之發生了轉變。
何為IT?從廣義地說,早期的IT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英文的縮寫,是信息技術領域的統稱,主要包括:計算機硬件、網絡通訊、軟件開發等信息領域的技術。當今,IT還是Internet Technology英文的縮寫,翻譯為互聯網技術。伴隨數字化、數智化的產生,商業地產的信息IT角色也從基礎的技術人員,走向了更為全面的復合型管理之路。
商業地產行業的信息IT職能發展至今,個人觀點可分為四個階段:基礎設施運維、系統運用支持、信息整合與管理支撐、數據分析及經營決策。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IT從業人員四個階段的變遷發展道路。
1、初級技術階段:基礎設施運維
商業地產起步時期(2010年前),信息數字化的發展尚淺,業務管理的經驗缺乏致使團隊對商業地產信息化了解甚少。新興的商業項目沒有專業的系統支撐,數據的來源與分析更多依靠于office工具。這時,基礎設施的運維涵蓋了IT大部分的職能工作,即信息IT的初級技術階段。
此時的信息部門僅僅作為一個純粹的后勤保障部門,對項目的硬件、網絡、PC及其他辦公設備進行維護,保證其正常運行,信息IT所接觸的供應商也多為硬件廠商。在這段時期,周而復始且瑣碎的運維工作占據了IT人員的大量工作時間,信息部和IT人員的崗位價值基本無法體現。
但是,即使面對這種狀況,IT人員也需要打好基礎,腳踏實地,掌握事件問題規律,總結問題發生原因,再融會貫通到業務當中,為后期的信息系統實施運維做好準備。
2、業務提升階段:系統運用支持
2011年開始,一二線城市商業地產的市場占有率逐步擴大,部分傳統零售百貨逐漸走入衰退期,更多的IT從業者們從零售百貨轉入了商業地產。不同的經營性質讓IT從業者們開始快速地學習商業地產的經營體系,通過引進多維度的系統幫助商業地產進行系統化的管理。
這段時期,行業龍頭企業萬達廣場不斷擴張,不少IT人員通過學習萬達體系的管理策略轉戰其他的商業地產,在此過程中也帶入了信息化、數字化的理念。與此同時,行業也進入了信息部門的業務提升階段。諸如:ERP、CRM、車管、客流、WIFI、導視導購、廣播等系統和數字化產品紛紛引入到各個商業項目中,產品市場的競爭開始白熱化。
信息IT人員作為信息系統的先驅者,除了熟悉及深入應用自有的信息系統外,還需要了解市面上其他產品的戰略優勢。IT人員的角色也在開始發生質變,其不再僅是負責單一的基礎運維,而是跟每一個業務線條都有觸發點。
每個條線都有亟待解決的痛點存在,需要更高效的系統工具為它助力提效。這就要求IT人員更全面地熟悉各個部門的業務線條,為各個業務部門提供系統有效的支持。
在這個階段中,信息部及IT從業者在商業地產中數字化演變進程里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引導業務部門有效地使用信息系統,如何讓系統更高效地服務于業務部門,如何讓供應商更快速地了解和解決業務部門的訴求,是這一時期IT從業者更核心的任務。
3、統籌管理階段:信息整合與管理支撐
優勝劣汰,物競天擇。伴隨著商業社會大環境的變遷,商業地產也逃不過自然法則的洗牌。相較于早期行業對于重資產的大筆投入,此刻的輕資產項目輸出似乎更受行業頭部企業青睞。市場中不少中小型商業地產也在紛紛效仿一些頭部企業,如:萬達、龍湖、華潤、凱德等集團公司。資產的增值,投拓的資本,經營數據成為了公司發展的核心依據。
2015年至今,信息IT的黃金時代:統籌管理階段已經到來。
一個合格的IT管理者除了要有過硬的技術、深厚的業務功底,同時還應具備信息規劃、整合統籌、風險把控等綜合管理能力。如何打通和規劃各個系統的數據孤島,讓數據整合,形成集中統一的出口,是信息部從幕后走向臺前的重要出口。
隨著商業項目進入到運營期,顧客需求變化頻出,業務部門需求增多,系統工具迭代加速......面對多樣性問題,信息部作為溝通協調的橋梁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在這種局勢下,信息部與IT管理者更需要內外兼修。
對內,IT管理者要盡量拔高自己的管理統籌能力、計劃分析能力、綜合評估能力,從企業全局的高度去解決信息化工作的不足,并為企業賦能;對外,其需要觸達到每一個業務部門的具體需求,如:招商資源如何擴展,營運管理如何便捷化,財務結算如何優化,企劃營銷的觸點如何打開,工程維護如何更高效等等,讓系統更好地支撐業務,服務大眾。
另一方面,市場競爭也在使業務數字化產品的選擇面更具多樣性,除了商管、會員、BI等傳統產品外,新興的外部大數據資源也接踵而來。面臨形形色色的產品和功能,如何在眾多的競品中選擇適合公司的發展,滿足業務部門需求,并能快速落地實施的產品,對IT管理者的綜合管理水平提出了高度的要求。
信息部門在引進新產品、新業務的同時,還需要考慮業務及產品的現狀:新老業務怎樣融會貫通?前后產品能否對接和整合?IT管理者必須全面深入地對企業信息化管理建設給出意見和方案。
同時,信息化的管理建設不是一蹴而就,我們要有長遠的規劃和短期的目標,通過階段化的實施,讓信息化建設逐步豐滿,使自身的管理和業務水平穩步提升。
4、咨詢決策階段:數據分析及經營決策
隨著近年來線上經濟的后來居上,電商對實體商業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實體商業對于信息化和數字化也越發重視。當下,實體商業正處于激烈競爭與存量淘汰的大環境中,大家競相追求差異化的運營。傳統商業正在過渡到“精細運營和精準營銷”的時代,其中更具代表的就是中糧大悅城。
大悅城的信息部叫“研策部”,在項目開業前期,研策部會對該城市的其他商業地產做充分的調研和分析,如:項目市場定位、招商率、業態、品牌等商業維度,為項目的定位以及市場競爭對手的應對做好充足的準備。
項目籌備開業期需要研策,那成熟運營期更需要IT用信息化的手段工具去賦能。商業地產未來如何發展?“數智化經營”已成為當下炙手可熱的目標和方向。
伴隨著線上線下的互動,公域私域流量的轉化,不同業務系統的數據整合,業務中臺、數據中臺的搭建,數據模型的輸出加上AI算法的分析......這一系列動作正使商業地產企業的數據指標逐步豐滿。公司高層決策者拿到詳盡準確的經營數據,再結合智能數據指揮大屏,在數據指標的基礎上結果可形成數據報告及經營建議。
如:行業占比合理性分析,商鋪位置調整建議等。同時高層決策者也可以通過各項數據指標、智能建議,將數據和運營經驗相結合,讓商業決策更合理,更可靠。以上的目標和方向便是商業地產信息部門今后肩負的使命:迎接后面的咨詢決策階段。
綜上所述,商業地產信息部及IT從業者的角色和地位,到今天已經得到了頗高的提升和認可。引用一位行業專家的觀點:IT,對外是甲方,對內是乙方。入行初期,先定位為IT,之后才是商業從業者。信息IT同仁的商業之路任重而道遠,期望每一位商業地產的信息IT同仁能把自己作為商業人中重要的一員去努力拼搏,為自身,也為整個數字化行業創造更寬廣的空間與未來。
往期回顧:
01.海鼎科技CEO宋杰:科技變革商業,更需要頂層全維視野
02.紅星大衛茂集團信息總監宣梁:淺談中小型商管公司的數字化轉型
2022年《智慧商業研究》
征稿啟事
刊物介紹
·期刊雜志中文名:《智慧商業研究》
·期刊雜志英文名:MESSAGE
當下,雜志稿件已正式開始對外啟動“特邀作者”的邀請工作,我們希望您的觀點與經歷能幫助中國商業人快速成長,并為商業地產數字化的持續發展提供內容支撐,我們期待您的加入!
征稿內容
1、人物專訪觀點類:圍繞商業地產行業上下游企業名人,分享大咖經驗與獨特觀點,體裁不限,風格不限,具有可讀性。
2、數字化理念類:圍繞中國商業地產行業,分享智慧商業理念觀點,體裁不限,風格不限,具有可讀性。
3、案例類:圍繞項目數字化轉型案例,輸出具有代表性的智慧商業案例,幫助中國商業地產人學習數字化轉型的成功落地經驗。
4.更多其他類別,體裁不限,具有可讀性。
投稿方式
通過郵箱聯系我們:
marketing@hdkj123.com
聯系海鼎科技市場部
獲取雜志采稿詳細信息:
Viv 13764697910
聯系海鼎科技智慧商業小助理:
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好友
媒體合作
本刊開放合作媒體征集
優質業內媒體將可
共享稿件發布權
或享有優秀稿件推薦權
媒體合作請聯系:
海鼎科技市場部
Viv 13764697910
注意事項
1、本刊倡導原創,所有投稿文章嚴禁抄襲,作者對于版權歸屬負責 。在編輯過程中,本刊有權對稿件進行適當編輯調整,如有異議,請在前期溝通中注明。
2、一旦投稿,即視為雜志編輯部獲得對文章的發表權、傳播權,同時擁有其數字化復制、 匯編、發行。所有投稿文章都有機會入選紙質版雜志,屆時雜志編輯部會按照《智慧商業研究》雜志的稿酬標準,為您支付稿酬。
版權聲明
在征得本雜志,以及作者同意的情況下,本雜志的作品允許非贏利性引用,并請注明出處:“作者:_____轉載自_____“字樣,以尊重作者的勞動成果。未經允許,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