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建設的核心就是建立數字化預警、預測和決策機制,同時配套AI尖端技術的運營維護,才能實現痛點的深度解決。”
——海鼎科技CEO宋杰
在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7個”數字“展示了中國社會未來發展的重要動力: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營造良好數字生態……數字中國,正在各行各業逐步落地,縱觀商業地產行業,數字化轉型正在如火如荼地快速推進。
在近期舉行的“中購聯購物中心商業數字化城市峰會·南京站”活動中,海鼎科技CEO宋杰先生以“狂飆背后·商業數字化前路探索”為題,從自身多年商業地產數字化運營經驗出發,為行業分享了數字化建設的前瞻思考。
“購物中心的存量上限”
“可承載業態的上限”
數字化要打破這兩個天花板
在討論數字化話題之前,我們需要先深入了解“數字化是什么”。同時,在這個維度上,還有“數字化興起內因”、“項目數字化洞察”、“轉型建設落地實戰”等多個命題尚待分析。
回望最近兩年行業經歷的一些波折:2019年的調整、2020年的疫情……宋杰認為,這些節點給整個行業帶來了深刻的、巨大的變化。商業數字化這一行業大勢,蓬勃發展,方興未艾。
當下,行業數字化狂飆突進的局面有兩個成因。一方面,國家層面主導的新基建發展浪潮,作用到數字化轉型層面之后,讓企業在追求精細化管控標準上擁有了極大技術選擇空間;另一方面,疫情之后,行業的數字化建設已經幾乎成為了共識。
由于線下在過去幾年獲得了龐大的增量,同時又于近期遇到了疫情的沖擊,行業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數字化”。經過長時間的演進,行業在商業數字化建設方面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和探索。但對于“數字化”這三字的本質,仍然是眾說紛紜。
要探尋本質,就要了解數字化究竟能做到什么。宋杰分析,數字化轉型無非就是為了打破實體商業兩個先天可見的天花板,即“購物中心的存量上限”和“可承載業態的上限”。
從增量競爭到存量競爭,實體商業整體競爭壓力陡然增加。企業為了增強競爭力,重振生命力,突破實體商業天花板,無疑只有數字化一途。
避免重復的冗余嘗試,
四大要素刺激發展大勢。
那么數字化到底怎么做?從數字化建設實戰的角度出發,宋杰總結了商業地產行業內普遍存在的痛點,并提出了解決痛點的4大必備要素:
①厘清數字化轉型的實際需求。數字化建設很重要,這是行業共識。但在目前的時代背景下,對于企業個體來說,轉型需要打破的壁壘是什么?需要結合自身需求來解答;
②構建清晰的規劃。企業有意識地去做數字化轉型本是出于希望獲得更多發展機會的初衷,但需要在落地前有深入的研究和清晰的規劃配合。如果企業選擇了不適合自身的轉型方案,就會導致重復投入乃至于轉型失敗;
③匹配合適的供應商。過去兩三年的技術發展極快,導致商業數字化細分市場迅速變大,大量互聯網資本涌入,使得企業能夠做的選擇越來越多,如何才能匹配到合適的供應商?門檻也在相應增高;
④挑選盡可能完整的全域解決方案。在商業數字化這一細分市場,企業所選擇的解決方案所覆蓋的業務領域,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決定了商業企業數字化建設的最終上限。
不難發現,企業如何理解數字化建設、如何做規劃、如何確定合作伙伴并設定目標,這一系列前置工作將決定數字化轉型成功與否。然而,高成本試錯帶來的壓力又太大,企業注定不可能進行一次次的重復嘗試。怎樣保證數字化轉型的高效推進,成為行業內急需翻越的一座大山。
三步走,
實現數字化藍圖建設。
基于數字化運營服務者這一角度,宋杰結合自身實踐經驗給出了解答。
他說,在原來的信息化時代中,人驅動技術,通過固定流程的重塑去享受信息化的助力;而邁入數字化時代后,“助力”成為“互惠”,系統在服務于個體的同時,人的經驗也在作用于系統,實現運營輔助。數字化時代的終極目標就是雙向賦能。
在今天的高競爭性環境下,企業對于數字化建設落地,需有一套具體認知——“數字化建設的核心就是建立數字化預警、預測和決策機制,同時配套人機互惠性AI尖端技術的運營維護”,方能走向痛點的深度解決。
現下,商業地產數字化基本聚焦于建立打通商業、物業、經營和C端,形成商業運營私域流量的數字化建設。此為商業體內部的橫向發展方向,能夠有效保證商業體的正常運營。
然而,數字化還存在一種縱向維度,即智能化AI數字經營決策,通過數據形成智慧經營平臺,最終形成數字化為核心的預警、預測和決策機制。
基于這種理解,宋杰先生將數字化藍圖的建設重點歸納為3個緯度:
第一步,前期咨詢規劃。不能因為所謂“大勢所趨”,就省略前期咨詢規劃的動作。因為每個企業之間雖然大方向一致,但是戰略規劃、細分目標以及發展階段肯定有所區別。
要明確自身數字化的建設目標,按照詳細規劃才可以有序推進。同樣地,在選擇服務提供者時,也要根據藍圖規劃去匹配。
第二步,落地。對很多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是戰略任務,在落地的時候必須謹慎仔細。
在落地之前,企業即會遇到數字化建設到底是私有化部屬還是上云的問題。這個問題因為和成本強相關,所以非常關鍵。數字化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在初期投入之后,仍需持續穩定地下功夫進行迭代。如何優化架構和部署,在每個時間點我們都必須要有提前的預估。
從技術角度出發,宋杰認為:“上云”和SaaS的運用是行業的大趨勢。今年上半年,國家也在積極地介入這一領域,相關立法也在不斷完善,企業最為關心的云化安全性問題相信也即將解決。在持續投入、快速響應和降本增效方面,云化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一定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確定存在方式之后,即可著手圍繞“核心”進行數字化的基建。宋杰說道,從信息化發展到數字化,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企業的信息化進程,企業內部的IT部門即可順利解決;但要建立全景數字化管控模式,就不是信息部門單方面即可完成的任務。
企業在這一進程中,應當關注IPBC四端。對商業體來說,IPBC是天然的生命、價值共同體。I端指投資方,P端指購物中心自身,B端和C端指向品牌方和消費者,所有的數字化打造如果以此為中心發散,即可避免“偏航”。資管、運營和營銷這三個維度的數字化,就能夠有效進行數字化體系的全域構建,最終達成數字的智慧化。
第三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即運營。數字化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從系統上線開始,企業就必須要有持續投入,讓數字化技術能力通過日積月累的運營,成長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成為數字化發展中緊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企業對于運營工作的重視程度,幾乎可以決定數字化建設的整體成果。
首先,每個企業的發展進度不同,也處于商業地產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數字化運營手段往往迥異,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建設和運營如何去執行。
同時,長期運營工作能夠幫助企業盤活、運用“數據”這一寶貴資產,數據智慧化將成為執行這一動作的“不二法門”。數據的優勢在于積累,企業如何更好地復用數據、經驗如何有效共享、外部生態如何轉化為內部生態,這三部分“鏈接”能力代表著長期運營工作的成果。
市場的變化日新月異,要做到快速響應,不在數字化建設過程中反復,中臺的建設就變得非常關鍵。企業需要從企業中臺、業務中臺慢慢過渡到數據中臺,構建企業自身的鏈接能力。數字化建設落地后,數字化場景才能建設起來,這一過程需要1-3年的持續投入。
建設雙螺旋數字化轉型引擎,
科技應追求和個體融合生長。
在詳細闡述了數字化建設藍圖“三步走”的關鍵之后,宋杰對數字化建設整體思路進行了總結。他說,依托數字化進行轉型,以求夯實核心競爭力,關鍵還是要依托數字化工具的落地,以工具為抓手促進企業在業務、商業模式、組織流程等維度再造、重構。
同時,數字化建設的核心還在于:通過資管、運營和營銷的視角,為運營工具做賦能和支撐,使原本靜態的、以流程推動的模式,轉變為以數字化和技術變革引領的模式,最終實現雙螺旋促進迭代的“雙向賦能”。
以商業發展為核心,讓IPBC生命、價值共同體有效鏈接——數字化需要打破的是企業內外協同效率的低下。快節奏保持一致性、高效率信息共享、共建健康生態,經過這幾年的風雨,相信更多企業能夠理解IPBC這四端的重要性和平衡性,強大自我,為實體商業生態的生命力注入能量。
“戰略不是研究我們未來做什么,而是研究我們今天做什么才有未來。”宋杰用管理大師德魯克的一句話為演講總結陳詞。
回顧早年的商業地產項目數字化轉型實操經歷,宋杰表示:數字化轉型需要當機立斷。目前中國市場和實體商業蓬勃發展,在這個行業內深耕必須要有長遠的眼光。在同一起跑線上,數字化的先發優勢將幫助項目快速提升運營能力、占領客群心智。而在這過程中,海鼎科技二十余年的經驗積累也將幫助商業地產合作伙伴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少走彎路,直指核心,實現匹配企業所需的智慧商業藍圖愿景。令商業更卓越,海鼎科技與您一路同行!